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发展动态 > 正文
通知公告

发展动态

“慕课”,搅动大学课堂

时间:2013-09-23 17:19:36  作者:jgwnl   点击:

“慕课”,搅动大学课堂

2013年07月15日 作者:姜泓冰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一流高校纷纷加盟全球在线教育课程

慕课”,搅动大学课堂

数百年历史的高等教育,如今在互联网的语境中面临自我重塑。人数无上限、时间无限制、地点无要求,嫁接互联网后的在线教育课程,正在全球范围牵引着百万量级的学习军团。中国的一流高校,也敞开大门,融入变局。

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管形式如何更迭,改革的宗旨始终如一。当西风吹临本土,中国如何孕育出适合国人修习的在线教育2.0版?东西交汇的一刻,我们如何取长补短、借力施力,让中国教育自强的同时更添自信?这一场变局,期待“中国的一课”。——编者

  慕课(MOOCs)来了。

  在线教育发展(MOOCs)国际论坛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幕。此前一天,同在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两校率先与慕课旗下Coursera在线课程签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和耶鲁、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一起共建、共享全球最大网络课程系统。

  就在两个月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宣布加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在线教育平台edX,成为其新入伙的6所亚洲名校之一。

  “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将改革大学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图。”论坛上,上海交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对慕课的评价甚高。

  知名高校的热力加盟,足以表明他们对“慕课重塑教育”的认同。需要讨论的似乎只是,它将如何、多快地实现这场颠覆?

  何为“慕课”

  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却更具交互性,知名平台一年集聚数百万学生

  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24小时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课程)。

  慕课起源于发展多年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至2011年,10年间,仅麻省理工学院就发布了约2000门课程,超过1亿人次访问。而2009年,哈佛大学推出高质高清课程《公正》等,引来新一轮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热潮。

  “视频公开课只是网络课程的1.0版,慕课是全新的2.0版,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这样解释。

  名校视频公开课只提供课程资源,而慕课实现了教学课程的全程参与。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可以完成上课、分享观点、做作业、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的全过程。

  据介绍,慕课出现于2008年,真正的井喷却始于2011年秋。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并催生了Udacity在线课程;不久后,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4月上线,4个月后学生数便突破100万,一年不到突破了234万,后来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62所知名大学加入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两校师资,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第一门课《电子和电路》即有12万名学生注册;2012年秋,第一批课程的学生人数已突破37万,已有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请加入。

  2012年由此被纽约时报命名为“慕课元年”,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在近期进入中国。

  倒逼改革

  部分课程变身“正规军”获大学认可,挑战灌输模式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2月,Coursera宣布其5门课程已进入美国教育理事会(ACE)的学分推荐计划,学生选修的学分可获大学承认。慕课进入正规高等教育体系的通道由此开启。

  得益于20多年的网络教育实践,慕课很快形成较为稳定实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比如视频教学录像通常为片断,约8—12分钟,其间穿插小测试,适应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还会通过论坛投票对问题排序,让教师只重点回答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鼓励同学互教互学,通过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

  在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看来,慕课模式的可贵价值在于,“使得大规模并且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使全球各国不同人群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

  “在线课程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但会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我们的大学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黄震这样警告。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表示,学校加入Coursera有两个目的:一是与世界共享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二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平台辅导学生,提高本校教学质量。据悉,复旦将率先选择在计算机、英语等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程中借鉴慕课模式,即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上网“听课”,在课堂内侧重探讨和解决问题。这种“翻转课堂”可以加快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的转变,让学校教育更多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智能教育。

  竞争风险

  国外公开课程更受网友欢迎,中国对开课投入产出比缺乏关注

  事实上,国内许多大学都力避在这一轮在线教育建设中失语旁落。百度“在线教育平台”中跳出的各种品牌,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其中,2010年上线的网易公开课,被称为国内最大的公益性公开课网站,每天最多达百万人次同时在线学习。

  更丰富的课程宝库,当属教育部主持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库。它从2003年起建设至今,已积累了上万门课堂教学资料。到今年6月底,有286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程上网。据介绍,“十二五”的建设目标是,要有高校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向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许多地区也在大力建设本地的课程共享平台。比如,上海已成立了专门机构并积极推动30所成员高校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重庆大学发起成立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目前已有19所高校加入。

  值得思考的是,国内的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和开放课程积累,主要由政府投入和主导,大多还是各自为战,投入产出效益如何,技术模式是否互通,还缺少关注与研究。

  而慕课的快速成长,背后是大量风险基金和慈善基金的加入。目前,一些国际风投公司均为此投入多笔资金,几个著名慕课提供商的融资都在数千万美元以上。2012年6月,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为麻省理工学院提供100万美元捐赠,用于支持他们分析慕课课程学生网上学习的数据,以开发建立全新的计算机类课程在线学习模型。

  根据网易公开课的一份统计数据,在其所有视频课程中,“国际高校公开课”和“TED演讲”最受欢迎,两者相加占了观赏人群的86%,而看“国内高校公开课”者,仅占13%。

  一位网友收看国内某高校公开课后在微博中吐槽:“普通话都说不清的老师,加上所有问题和答案都设计好的学生,恍然觉得回到我初中有人要来听课的时候。”

  专家建议,对于网络在线课程引发的全球教育资源配置对我国基础和高等教育的影响与挑战,要加强研究,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一旦建设得当,城乡和东西部教育资源的差距可以大大缩小。

  而仍停留在“黑板加粉笔”时代的中国教育,要走好这一步,看来并不容易。(记者姜泓冰)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