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 > 正文

教师

南海海洋气象研究院徐建军教授

时间:2020-11-26 15:14:23  作者:教师发展中心  点击:

习长技心归科研,育桃李情系海大

——记广东海洋大学徐建军教授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多,然而科学家对近年全球变暖停滞的解释还存在着较大争议。全球变暖会不会引起海洋变化?会对东亚气候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海平面上升会不会淹没某些城市?……广东海洋大学的徐建军教授,就在研究这些全人类关注的课题。

行走四海学习长技,不忘初心!

教授,领军学者,“高校青年教师奖”、“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这些美丽光环的中心,是徐建军教授近二十年来不舍昼夜、攻坚克难的身影。

徐建军教授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后以优异成绩成为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系首位博士毕业生,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副教授。1998年开始,徐建军开始了海外求学与工作生涯,先后任职于香港城市大学,美国新墨西哥矿业理工学院,亚利桑那大学,美国大气科学联合会以及美国国家海洋与气象管理局大气资料同化研究中心。在求学途中,他也曾为课题方向选择难、研究设计不足、论文通过几率低等问题所困扰,但他一直保有对气象专业的热爱和热忱。面对眼花缭乱的气象云图、纷繁复杂的气象数据,常人眼里枯燥乏味的科研生活,在徐建军看来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凭着对专业研究的专注、严谨和坚持不懈,徐建军在导师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学有所成。

一心向学的徐建军在多年的努力下,身披荣耀与光环,却始终不忘通过奋斗报效祖国的初心。在香港工作的两年里,徐建军教授看到了大陆与香港的发展差距,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大陆的发展做一点贡献。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时,他虽然参与了尖端的气象卫星项目,但作为外籍人员他还是无法接触到核心技术;另外一方面,他也看到了美国在经济不振的背景下降低对科研基础性项目的经费投入,导致科研人员出现改行流失的问题。他坦言:“当前气象科研处于比较缓慢的状态,需要新的理论来突破瓶颈,建立起一个更高的体系,而不是在现有的理论模型上修修补补。徐建军认为,虽然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气象卫星技术方面走到前头,但是现在中国拥有足够大的潜力和空间来发展气象学。他说,现在中国的科研投入加大了,机会也多了,对科研人员的待遇也提高了,回国就是最好的发展环境!

2016年,徐建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投入到为推动气象学科教学事业发展的队伍中来。作为广东海洋大学气象学专业的领军教授,他的目光看得很远,他看到气象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他相信中国当前的科研环境更容易出现突破者,他坚信自己的努力会为中国南海开展海洋气候环境监测与预测工作添砖加瓦。

扎根湛江助力海大,牢记使命!

怀着对故土的热爱和为祖国气象事业添砖加瓦的心情,2015年底,时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研究教授(Research Professor)、美国大气资料同化联合研究中心(JCSDA)的高级研究员的徐建军教授,毅然决定回国发展。2016年初,徐建军以高层次领军人才计划全职到广东海洋大学工作,同年被评为广东省扬帆计划紧缺拔尖人才。

回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徐建军经常被问到为何回国?为何选择到广东海洋大学工作?,他回答说回归三尺讲台及带团队科研攻关,提高祖国的气象事业科研水平,是我回国的初衷;海大的景色非常优美,特别是学校背靠的湖光岩,让我心情很愉悦,我很喜欢这所大学!我选择来海大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带团队进行科研攻关,能给这里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这与我的理念一致!”。坚守着这样的理念和使命,徐建军到校后迅速开展工作。针对学校发展现状、急需解决的科研问题及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徐建军快速组建团队并制定了发展规划。在团队建设方面,徐建军始终坚持“两个基本导向”:一是力争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通过培训和交流,全面提升团队成员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二是围绕实际存在的问题,建立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注重科研成果的积累和研究的连续性。

“在科研上,靠一个人是不可能达到极致的,惟有靠一代代人不断进取才能不断接近极致,而教育则是推动进取的基础。”这是徐建军的观点,也是他带领团队进步和从事教学工作的动力。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未来规划,徐建军都不遗余力地帮助年轻教师;从团队初创到科研项目不断增加,徐建军忙碌不止,被戏称为空中飞人,在火车或者飞机上,常常看到他帮助团队教师批改论文的身影。2017年,学校成立了南海海洋气象研究院,徐建军任院长,他带领团队,力争在未来建成资料探测与融合技术研究中心、海上丝路环境与气象灾害研究中心以及数值模拟及预报研究中心,以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计划,致力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环境与气象灾害及其气候应对的研究。他在广东海洋大学工作的三年间,团队科研人员扩大至20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 9人,助教5人。团队硕果累累,已承担纵向项目、课题共计15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2项,总经费达到3000万元。团队成员发表文章65篇,其中SCI论文39篇。团队成员伴随着科研成果的积累快速成长。

作为一个高级科研人才,徐教授同时胸怀真挚的教育理想去教书育人。潜心科研多年的徐建军教授,希望在讲台上,为年轻学生们传授丰富、生动、有用的专业知识,开拓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三尺讲台,一颗爱心,徐建军认为,只要踏上了三尺讲台,便担起了一身重任。每一次的讲课内容,他都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每一个课件,不仅包含着经典的基础理论,还包括前沿的研究热点。徐建军认为,学生应该获得更多机会去表达、证明自己,多给年轻人机会,是中国大学必须要做到的。我可以尽我所能地奉献知识,帮助年轻人抓住机会!这是他经常挂在口头的话。对研究生来说,徐建军不仅是严师,更是益友。对刚考上研究生还未入学的学生,他会第一时间找他们聊天,了解学生的研究兴趣,帮他们规划即将来临的学习生涯,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研究生状态;对学习和生活已经步入正轨的学生,他也会不定时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研究状态,安排他们出国访学或到其他单位交流学习。节假日里,只要他在学校,就会邀请留校的学生到家里吃饭,亲自炒上几道拿手好菜,趣谈人生乐事。至于学术不严谨的学生,则免不了严厉的批评。“徐老师是我们学习上的导师,也是生活上的家长。”这是学生的深情评价。

 

徐建军教授

团队主办学术会议的合照

 

徐建军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到博贺基地调研

 

团队成员在湛江天气雷达站开展观测活动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